English

冒牌皇帝考

●名家随笔
1998-08-13 来源:生活时报 牧 惠 我有话说

究竟有过多少冒牌皇帝,这个问题恐怕得由专家学者作为专题、写出专著。这里只能讲一鳞半爪。

政治骗子,古来多有。老舍曾写过一出话剧《西望长安》,以50年代实有其人的假冒战斗英雄的李万铭为原型,曾经轰动一时。其实,同后来的一些骗子例如《假如我是真的》那位假冒高干子弟(据说确有其人)特别是那位硬是在挂职市委副书记这个岗位干了两年并准备正式调入该市的包头市一位司机郭爱宏(此事已见报)比,李万铭简直是小菜一碟。比这更厉害的,有假冒太子,甚至有假冒皇帝的,更可谓登峰造极了。

究竟有过多少冒牌皇帝,这个问题恐怕得由专家学者作为专题、写出专著。这里只能讲一鳞半爪。

据我所知,较早的一位冒牌皇帝出现在唐朝。《太平广记》据《出玉堂闲话》记述了此事:唐懿宗喜欢微服私访,到一些寺观去游览。一群骗子听说,有某大官寄放了吴绫千匹在大安国寺,于是找来一位有点像懿宗的人,穿上懿宗微服私访时常穿的衣服,带着几个小仆进了大安国寺寄放绫子的院子里。这时,院里有一两个乞丐,假懿宗赏他们几个钱把他们打发走。这一下召来了不少乞讨的人。“皇上”哪里有那么多随身钱物可赏?假懿宗问院里和尚有什么东西可以暂时借用。和尚还没有想到怎样回答,其中一小仆向和尚使个眼色,和尚于是明白过来说:柜内有人寄绫千匹。于是打开柜子,全赏给“乞讨”的人。临走前,小仆对和尚说:明天一早在朝门外等我,我带你进宫领赏。和尚一连几天在朝门外等候,当然连鬼影也找不着一个。

然后是那位被永乐赶下台的建文皇帝了。他到底是在战乱中死去还是逃出北京,始终是个谜。因此,正史如《明鉴易知录》或野史中所说的建文帝今天在云南、明天在浙江某大臣家出现等等,要么可能是实无其事的谣言,要么也可能是假建文,无非想骗几个钱花花。由于始终没有被当局抓住,真相难明,真真假假,谁也说不清。

最接近我们的,是光绪二十六(1900)年的假光绪。此事见《清代野史》。

光绪二十五年,湖北有巡检某人进宫办事,出东华门时不小心同一位官员的车驾相撞。正在那里互相指责,忽见一人骑马出东华门。此人看去很像个大人物,那位被撞车的官员也对他很恭敬,听他吩咐了几句话后,马上停止争持而自去。这位巡检对骑马人的身份不禁有些纳闷。第二年,忽然有一男子来到黄州,直入府衙,态度非常骄倨,问他姓名也不答理。知府莫测高深,只好把他送到武昌。这时,光绪皇帝被囚禁在瀛台已是公开的秘密,同时还有小道消息说他已逃出宫外。总督张之洞又偏偏不曾见过光绪。到底此人是不是光绪,迟疑不能决。于是在江夏找一个地方软禁起来,嘱守护人细心观察,并让官员们去辨识。那位巡检一见大惊,此人就是去年他在东华门见过的那位骑马人,马上报告总督,于是,宁可信其有的官员们一批批前往瞻仰。这时,男子暗示自己就是光绪皇帝。巡检、典史都信服了,服侍他十分周到。男子于是写一“手令”:“巡检可守武昌,典史可守汉阳。”这二位于是高高兴兴地去找总督。这一来,反而引起总督的怀疑:此人行为不像皇帝。跟着,假皇帝又手谕张之洞:“吾在狱困甚,速致银三千两。”这一来更是露怯,总督肯定他是假光绪。经过审讯,假皇帝供出自己其实是御前侍卫,汉人,因为太穷了,想假冒皇帝骗几个钱。

一般来说,假冒的官越大,保险系数也越大。道理很明显:见过大官的人毕竟不如见过小官小吏的人多,大官的一举手一投足究竟该是如何,小吏小民更不清楚。何况那官阶的威风早把人吓得都不敢正眼看他了呢!不信可看果戈里的《钦差大臣》,那位赫列斯塔科夫越胡言乱语越让市长们坚信他就是如假包换的钦差大臣,想推也推不掉。因此,敢于假冒皇帝,那成功率肯定比假冒小小一个县级市长大上百倍。假懿宗就是成功的例证。至于这位几乎成功却又终于被拆穿的假光绪,首先是他根本就没有一群同伙当帮衬。如果他像假懿宗那样有几位小仆(或官员、太监)帮着张罗,有一群“乞丐”相呼应,金口尽量少开,给人一个高深莫测的印象,未必不能在较短的期间里有较好的收获。

我曾经有过这种想法:如果他假冒的不是一位形同囚徒的傀儡皇帝,他的成功率又会高些。这种想法其实不对:无条件地崇拜皇帝,又特别同情落难皇帝(含落难公主等等),才是国人的本色。瞧不起穷人、落难人的“白鸽眼”,只对着平民百姓。至于这位皇帝是好是孬,也不在考虑之列。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